2023年7月,著名植物生态学家吕文扬带领科考团队深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亚博区,对野生通草(Tetrapanax papyrifer)的生态适应性展开为期20天的专项研究。此次考察不仅首次记录了通草在亚热带山地环境中的特殊生存策略,还发现了其茎秆结构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变化期货配资代理,为理解植物应对环境压力的进化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研究团队选取保护区南段海拔1800-2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作为主要观测区域。7月10日的初步调查显示,生长在林窗位置的通草植株茎秆直径平均比林下植株粗壮40%,且髓心更加发达。通过显微CT扫描,吕文扬团队发现这种差异并非单纯由光照条件引起,而是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在7月15日采集的12个样本中,生长在溪流附近的个体即使处于荫蔽环境,其茎秆导管数量仍比干旱区域的阳生植株多出近30%,表明通草对水分的运输效率具有极强的调控能力。
7月18日,团队在片马镇附近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遭受虫害的通草叶片会分泌出含有三萜类物质的透明胶状物。后续实验室分析证实,这些分泌物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认为通草主要依靠物理防御(如叶片绒毛)抵抗虫害的认知。吕文扬指出,这种诱导型化学防御机制在五加科植物中较为罕见,可能是通草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成功繁衍的关键因素。
研究还关注了通草的繁殖生态学特征。7月22日的观测记录显示,通草花序分泌的蜜露能吸引至少6种蚂蚁物种前来取食。通过标记重捕法,团队证实这些蚂蚁会驱赶其他植食性昆虫,形成互利关系。更令人意外的是,在7月25日的暴雨过后,无人机航拍发现成年通草植株周围的幼苗存活率高达85%,远高于其他伴生树种。土壤分析表明,通草落叶分解产生的化感物质可能抑制了某些病原真菌的生长,为其后代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
此次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高黎贡山生态修复工程。吕文扬建议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退化林地优先种植通草期货配资代理,既能快速形成植被覆盖,又能通过其特殊的生态功能促进群落演替。团队计划明年雨季继续追踪研究通草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这些发现将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发布于: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