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李诵作为太子股票配资公司哪家好,任职长达26年,然而真正登上帝位后仅仅短短七个月,便被迫禅位。他实际掌握政权的时间仅为186天,这段时期他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这种匆忙而无声的权力交接,使得他的死后命运成为了历史中的一个迷。关于唐顺宗死因的各种猜测中,学界普遍流传着一个观点:他是被谋杀的,而背后的凶手很可能是宦官集团以及他的儿子唐宪宗(李纯)。
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之一,是一篇出自《续玄怪录》的小说《辛公平上仙》,它不仅恐怖而且离奇,且似乎与唐顺宗之死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名为辛公平的高安县尉,他在前往长安途中与另一位名叫成士廉的官员相遇,二人一起走到了洛阳,暂时住进了一家简陋的客栈。在这个名为榆林店的客栈里,辛公平和成士廉遇到了一位身着绿色衣衫的神秘人物王臻。
展开剩余85%这家客栈条件十分简陋,唯一一张干净的床已经被王臻占用。店主是个势利眼,他试图赶走王臻,安排辛公平和成士廉住下,但二人拒绝了店主的好意,反而邀请王臻一同饮酒。王臻,一个思维深邃、富于哲理的高人,深得辛公平和成士廉的喜爱。几杯酒下肚,王臻竟准确预言了二人接下来的行程、住宿地点、甚至餐饮内容,更神秘地透露他白天不能同行,只能在夜晚现身。
几日后,辛公平和成士廉发现,他们的食宿安排竟然如同王臻所言,完全一致。更让二人震惊的是,王臻告诉他们,他乃是阴间“迎驾使”,并且随行有500骑兵和一位大将军。辛公平心中一惊,想到了“迎驾”二字,难道王臻的意思是,皇帝将死?
几天后,三人抵达关中,夜宿浐灞驿站。王臻发出邀请,带辛公平一同观看“上仙”迎驾的仪式。那一夜,风起云涌,辛公平眼睁睁看着王臻和大将军带领着一支队伍从长安的通化门入宫,又穿过丹凤门,最终来到皇帝的宴会厅。
这座宴会厅的气氛诡异至极:宫中乐工们面无表情,机械地演奏乐器,宫女们则如同木偶一般无动于衷。场内的烛火发出幽绿的光芒,皇帝也面无表情,仿佛在冷冷“欣赏”着这场无生气的表演。时至深夜,一位穿着绿色衣服、黑裤子、面带皮具的人捧着金匕首走向皇帝,用高亢的声音宣告:“时辰已到,请皇帝上仙。”
皇帝似乎一阵头晕,随即被人搀扶进西阁。大将军催促道:“请快些,皇帝上仙不可耽搁。”殿内有人答应:“皇帝升仙需先清洗御体,请稍等。”几小时后,皇帝终于出来,大将军向他作揖:“凡尘劳苦,欲念纷杂,您的心是否依然纯净?”皇帝淡淡回应:“心非金石,见之亦会有动摇,今已舍弃,心已释然。”
大将军大笑一声,挥手示意队伍启程,后宫的嫔妃们痛哭流涕,试图拉住皇帝的御辇,但最终她们的手中沾满了鲜血,久久不愿离开。队伍如风雷般疾驰,一闪即逝。
这篇看似离奇的小说,后人认为,实际上是唐顺宗死于谋杀的象征性表达,小说中的“迎驾使”和“上仙”或许暗示着皇帝的死亡。甚至有部分学者猜测,唐顺宗的死与宦官集团及唐宪宗(李纯)的关系密切。
至于唐顺宗为何可能成为谋杀的目标,这需要从他不幸的皇帝生涯说起。唐顺宗李诵,虽然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起便开始担任太子,但一直健康欠佳,甚至在父亲唐德宗去世时,他仍因中风卧床不起,无法亲自履行太子职责,直至父亲驾崩。
唐德宗因深感悲痛,未能亲自见儿子,却依然为儿子的健康操心,最终因忧虑过度,于正月二十三日去世。时局动荡,李诵被迫在太极殿上登基,虽然不久后便因健康问题将皇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纯。但唐顺宗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三月就宣布立长子李纯为太子。
唐顺宗虽然已经退位,但他仍为历史留下了“永贞革新”的印记,这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改革,旨在清除唐德宗时期的腐败政权。然而,这场改革触动了许多利益集团,尤其是宦官集团。唐顺宗在改革中废除了苛捐杂税、取消宫市与五坊使,打击了宦官的财路,甚至剥夺了宦官的军权。此举无疑让宦官集团感到愤怒,而其中尤以俱文珍最为激烈,他曾是最为强硬的反对者。
在唐顺宗实行改革时,尤其是在神策军的权力削减上,俱文珍愤怒至极,认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宦官集团的根基。为了保全自身利益,俱文珍与一众宦官联手,将唐顺宗软禁,并逼迫他禅位。而他所领导的神策军,正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彻底控制了皇帝的安全。
最终,唐顺宗退位为太上皇,但他健康一直未能恢复,最终于806年正月去世。然而,许多历史学者认为,他的死并非单纯的自然死亡,而是被有心人加害。尤其是在他实施改革过程中得罪了众多既得利益者,包括宦官集团的反抗,更加加深了外界对其死因的疑虑。
唐宪宗(李纯)是否参与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并未直接参与谋害父亲,但也许他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这一切。然而,个人认为,这种观点的依据过于牵强,唐宪宗并没有足够的动机去谋害自己的父亲。实际上,唐顺宗在临终前并未留下明确的死因,他的突然去世,反而成了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总的来说,唐顺宗的死并非由宦官集团或唐宪宗直接策划,而是由于他在政治上激烈的改革所带来的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发布于:天津市